1、建設原則
遵循“技術先進、科學合理、安全可靠、經濟實用及結構化、模塊化、標準化”的原則,做到結構合理、界面清晰、接口標準、集成先進。
【連續性】:充分利用歷史和現有的資源,保證建成后連續運行;
【實用性】:滿足三防指揮和供水調度各個工作環節的需要;
【實時性】:信息采集要滿足三防工作的需要和水利綜合任務信息的要求;
【可靠性】:選擇可靠性高的先進設備,特別要求保證惡劣環境下和突發事故情況下系統的可靠運行,合理配置硬件備份,充分考慮網絡安全;
【先進性】:盡量采用當前的硬件、信道、網絡結構和軟件;
【共享性】:各類信息源和信息傳輸都遵循現行標準規范和系統建設中制定的標準或規定,盡量使資源共享;
【標準性】:信息要統一標準,設備結構要標準化、模塊化;
2、建設目標和內容
建成水情信息自動采集系統(包括大壩安全監測、水雨情、環境、閘門監控和視頻監視等),在信息標準化的基礎上依靠通信網絡和計算機網絡的支持,實現基礎數據的自動傳輸、匯總累計、及時上報,同時為工程運行、防洪調度和搶險抗災提供準確的、科學的依據。
建成計算機網絡系統。充分利用電信公網,優選公網信道建成廣域網;提高信息采集的速度和質量,擴大信息種類和內容,大壩安全監測系統充分實現各級防汛部門互連互通、信息共享,并為其它部門提供網絡服務。
建成決策支持系統。它是三防指揮系統的核心,包括信息處理和輔助決策兩大組成部分,分為信息管理、洪水預報、汛情監視調度、決策會商管理等應用子系統,為防汛指揮決策的各個工作環節提供一體化、可視化的及時有效的服務。
3、監測系統設計
大壩安全監測系統采用分層分布開放式結構,運行方式為分散控制方式,可命令各個現地監測單元按設定時間自動進行巡測、存儲數據,并向安全監測中心報送數據。數據采集系統將各個監測站內的監測數據采集上來,進行數據處理,上報至管理中心進行數據的處理、存儲、分析,并將原始數據和處理結果存入主數據庫和備份數據庫中。
大壩安全監測系統.png
監測項 |
設備名稱 |
變形位移監測 |
GNSS接收機 |
內部位移監測 |
固定測斜儀 |
滲壓監測 |
滲壓計 |
雨量監測 |
雨量計 |
水位監測雷達 |
水位計 |
流量監測 |
量水堰計 |
圖像監控 |
智能攝像頭 |
溫濕度 |
溫濕度計 |